法学专业十三五建设规划
2015-07-06 20:41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基础为加强专业建设,尽快形成我院法学专业建设与改革的特色,特制定本规划。
一、法学专业现状
法学专业自200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从2011年起,取得了招收专升本资格,毕业生超过千人。截至2015年6月,法学专业在校共有班级数8个本科班(2011级本科班2个、2012级本科班2个、2013级本科班2个与2014级本科班2个)和2个专升本班(2013级专升本班1个与2014级专升本班1个),法学专业在校生538人。
我院法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区域经济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较为厚实的法学专业理论基础和法律职业应用能力,同时具备初级法律工作者应当有的法律基本工作能力,有较强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法学专业已经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学生考研率、公务员通过率、司考通过率在同类院校中居于前列。
法学专业教学团队有专业教师12人,博士4名,硕士8名,学历水平高。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5人,助教2人,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法学专业教师主持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教育部科研项目10余项、校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参与编写著作10多部,论文发表多篇。
中文与法律系主任、法学专业学术带头人汤唯教授有着丰富的法学教学、研究及管理经验,先后被评为山东省第二届教学名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兼任全国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全国法理学学会理事、全国外国法制史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法理学学会副会长。
汤唯教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33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3项,主持省级社会科学基金课题4项,主持国家级与省级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立项6项。出版专著5部,参编教材及工具书6部,发表论文60余篇,获厅局级以上奖励20余项,其中省级奖19项。
法学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临沂市费县人民法院、潍坊市昌邑人民法院、德扬律师事务所、三和德通律师事务所、博旭律师事务所等多家法律实务单位建立了联系,设立实习实训基地6个,保证学生实习需求。聘请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来我院讲授法律实务课程,不定期聘请律师事务所高级律师、广播电视台政法节目编辑等社会人士与学生进行座谈,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专业素养。
二、指导思想
基于我院自身特点以及生源特点,确立我院法学专业建设目标,通过一系列建设,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法治精神、法律职业素养和法律职业技能,培养出大批适合社会需要的应用性法学专业人才,探索一条适合我院法学创新教育发展之路。
三、建设目标
发挥法学专业的优势和特色,以法律职业素养培育为核心,力争把法学专业建设成为独立院校中有重要影响的法学本科生培养基地。
根据我院发展的实际,5年内力争建设1-2门特色课,通过特色课的建设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全面提高法学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另外,在现有基础上,力争增加建立1-2个实习基地,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四、专业建设内容
法学专业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科学的课程群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是基础,法学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前提,教学条件的建设是有力的保障,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的建设是检验和落实专业特色建设的重要方面。具体说来,主要包括:
(一)构建科学的课程群体系
从法学学科的整体发展与综合化出发,在根据教育部统一确定的法学专业十四门核心课程搭建法学本科专业学生共有知识平台的基础上,根据各门课程之间及其所包含的具体法律制度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构建课程群。按照课程群进行管理和教学活动。
课程群具体划分为公共基础类课程群、专业基础类课程群、专业方向类课程群、专业技能课程群、素质拓展类课程群等五个群组。
在不变动现有学制的情况下,要实现复合型、应用性法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调整不同课程群的比例结构,尽量压缩了理论的教学时间和内容,设置更多的专业技能类课程,开展跨学科教学工作,以满足社会对法律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提高法学学生就业率。
(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法学专业的毕业生普遍存在着理论能力强而实践能力不足的情形,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增强综合知识的实践能力,改变法学专业毕业生高分低能的这一状况,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形成一套相对稳定的培养方案。
在保证法学专业学生熟练掌握法学专业的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大法律技能的培养,通过专业实习、社会实践、课外活动和毕业论文写作等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当代中国法学理论的应用技能和法律实践的工作程序,能在公检法部门从事法律工作,且具有从事司法工作的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能力。通过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课程的开展,将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提高学生的职业胜任力。
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制定符合受众特点的培养方案。普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强化和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专升本人才培养方案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加深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团队建设
加强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从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等角度入手,结合专业建设需要,不断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以专业、专业方向和课程为建设平台,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由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根据我院法学专业现状,需要引进国际法方向专业教师一名。
多渠道、多形式聘任校外专家、高校知名学者和政法实务部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法官、检察官、律师为兼职教师,定期或不定期来校讲学,努力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良好、结构优化,具有明确发展目标、良好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相对稳定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特色专业教学团队。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法学专业教育须兼顾知识和技能。在教学内容方面,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突出十四门法学核心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加强法学基础知识教学,对于非核心的法学课程,设置为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使得学生根据将来的职业方向和自身喜好选择学习。在技能的培养上,密切联系实际,通过增加实践类课程以及专业实习来加强实践能力;通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增强法学研究能力;通过社会调查、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在教学方法方面,兼采传统理论教学和案例分析式教学,并根据司法考试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实务训练,提高学生实务能力。进行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初步建立以卷面考试为主,论文、答辩、课堂演讲为辅的考试体制。加大平时表现在成绩中的比重。用考试这个指挥棒引导学生进行口头和笔头练习,锻炼法学基本功,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五)教材建设
在选取教材时要经过教研室讨论、通过系主任同意,严格把关。在教材选用上优先选用国家级、省(部)级获奖优秀教材;优先选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优先选用“十一五”规划教材。
任课老师推荐课外读物,引导学生主动、广泛的阅读课外专业参考资料,以增强学生法学理论素养。
(六)实验室建设
为增强我院法学专业学生职业胜任力,提高学生法律实务操作技能,我院法学专业开设了模拟法庭课程。模拟法庭实验教学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对物质基础、师资条件以及制度保障等方面均有特别的要求。物质基础方面,进行模拟法庭实验教学必须创造一个接近真实法庭的场所。因此,为保证我院开设模拟法庭课程教学效果,需要建立一个设备齐全、功能完整的模拟法庭实验室。
为节省我院建设资金及教学资源,可将一容纳260人会议室或者普通教室基础之上增加模拟法庭设备即可,即模拟法庭实验室具有双重用途,既可以作为模拟法庭专用教室,也可兼做会议室或者普通教室。实验室内的场景布置应当等同于法庭,配备大小合适的国徽、审判桌椅、法锤、桌牌以及法官袍、检察官服、法警制服、律师袍等专门服装。为了便于指导教师事后点评、学生观摩等,模拟法庭实验室还须配备电脑、投影仪以及录像机等设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专业建设工作的领导
1.由系主任、专业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决策专业建设的重大事宜,亲自主持制定各特色专业的建设发展规划。
2.专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必须经过全体教师会议通过,才可以实施执行。
3.专业建设任务根据所担任的课程种类和性质,发挥教研室的作用,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实行责任分解,真正做到全员参与建设。
(二)建立专业建设正常投入机制
根据专业建设的规划,加快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教学资料的经费投入。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建设一支年龄、学位、学历、职称、素质、知识结构相对合理的教学和学术队伍。五年内,争取晋升副教授2-3名,需要引进诉讼法、国际法、法理等方向专职教师2-3人。不断提高教师素质,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在职进修,利用寒暑假,安排专职教师参加学习班,不断更新知识。鼓励教师申报其科研课题,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四)建立完善与专业建设配套的管理制度
1.严格学期、学年教师工作量考核工作,将教学、科研和教书育人相结合,进行定量性考评。
2.实行科学化考试管理,健全题库、试卷库。严格考试过程管理,健全试卷档案,做好试卷质量分析,进一步做好教学文件档案工作。
3.建立健全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小组、答辩小组,建立学生毕业论文课题库。
法学教研室
2015年7月6日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基础为加强专业建设,尽快形成我院法学专业建设与改革的特色,特制定本规划。
一、法学专业现状
法学专业已招收了11届法律本科学生,从2011年起,取得了招收专升本资格。截至2015年6月,法学专业在校共有班级数8个本科班(2011级2个,2012级2个,2013级2个,2014级2个)和2个专升本班(2013级1个,2014级1个),法学专业在校共有班级数8个本科班(2011级本科班2个、2012级本科班2个、2013级本科班2个与2014级本科班2个)和2个专升本班(2013级专升本班1个与2014级专升本班1个),法学专业在校生538人。
我院法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区域经济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较为厚实的法学专业理论基础和法律职业应用能力,同时具备初级法律工作者应当有的法律基本工作能力,有较强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法学专业已经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法学专业现有专职教师6人,其中讲师5人,助教1人。学生考研率、公务员通过率、司考通过率逐年提高。法学专业教师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教育部科研项目3项、校级科研项目3项;参与编写著作1部,论文发表多篇,科研水平明显提高。与临沂市费县人民法院、潍坊市昌邑人民法院、德扬律师事务所、三和德通律师事务所、博旭律师事务所等多家律师事务所建立了联系,设立实习实训基地5个,保证学生实习需求。聘请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来我院讲授法律实务课程,不定期聘请律师事务所高级律师、广播电视台政法节目编辑等社会人士与学生进行座谈,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专业素养。
二、指导思想
基于我院自身特点以及生源特点,确立我院法学专业建设目标,通过一系列建设,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法治精神、法律职业素养和法律职业技能,培养出大批适合社会需要的应用性法学专业人才,探索一条适合我院法学创新教育发展之路。
三、建设目标
发挥法学专业的优势和特色,以法律职业素养培育为核心,力争把法学专业建设成为独立院校中有重要影响的法学本科生培养基地。
根据我院发展的实际,5年内力争建设1-2门特色课,通过特色课的建设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全面提高法学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另外,在现有基础上,力争增加建立1-2个实习基地,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四、专业建设内容
法学专业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科学的课程群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是基础,法学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前提,教学条件的建设是有力的保障,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的建设是检验和落实专业特色建设的重要方面。具体说来,主要包括:
(一)构建科学的课程群体系
从法学学科的整体发展与综合化出发,在根据教育部统一确定的法学专业十四门核心课程搭建法学本科专业学生共有知识平台的基础上,根据各门课程之间及其所包含的具体法律制度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构建课程群。按照课程群进行管理和教学活动。
课程群具体划分为公共基础类课程群、专业基础类课程群、专业方向类课程群、专业技能课程群、素质拓展类课程群等五个群组。
在不变动现有学制的情况下,要实现复合型、应用性法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调整不同课程群的比例结构,尽量压缩了理论的教学时间和内容,设置更多的专业技能类课程,开展跨学科教学工作,以满足社会对法律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提高法学学生就业率。
(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法学专业的毕业生普遍存在着理论能力强而实践能力不足的情形,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增强综合知识的实践能力,改变法学专业毕业生高分低能的这一状况,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形成一套相对稳定的培养方案。
在保证法学专业学生熟练掌握法学专业的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大法律技能的培养,通过专业实习、社会实践、课外活动和毕业论文写作等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当代中国法学理论的应用技能和法律实践的工作程序,能在公检法部门从事法律工作,且具有从事司法工作的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能力。通过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课程的开展,将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提高学生的职业胜任力。
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制定符合受众特点的培养方案。普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强化和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专升本人才培养方案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加深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团队建设
加强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从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等角度入手,结合专业建设需要,不断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以专业、专业方向和课程为建设平台,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由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根据我院法学专业现状,需要引进国际法方向专业教师一名。
多渠道、多形式聘任校外专家、高校知名学者和政法实务部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法官、检察官、律师为兼职教师,定期或不定期来校讲学,努力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良好、结构优化,具有明确发展目标、良好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相对稳定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特色专业教学团队。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法学专业教育须兼顾知识和技能。在教学内容方面,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突出十四门法学核心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加强法学基础知识教学,对于非核心的法学课程,设置为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使得学生根据将来的职业方向和自身喜好选择学习。在技能的培养上,密切联系实际,通过增加实践类课程以及专业实习来加强实践能力;通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增强法学研究能力;通过社会调查、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在教学方法方面,兼采传统理论教学和案例分析式教学,并根据司法考试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实务训练,提高学生实务能力。进行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初步建立以卷面考试为主,论文、答辩、课堂演讲为辅的考试体制。加大平时表现在成绩中的比重。用考试这个指挥棒引导学生进行口头和笔头练习,锻炼法学基本功,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五)教材建设
在选取教材时要经过教研室讨论、通过系主任同意,严格把关。在教材选用上优先选用国家级、省(部)级获奖优秀教材;优先选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优先选用“十一五”规划教材。
任课老师推荐课外读物,引导学生主动、广泛的阅读课外专业参考资料,以增强学生法学理论素养。
(六)实验室建设
为增强我院法学专业学生职业胜任力,提高学生法律实务操作技能,我院法学专业开设了模拟法庭课程。模拟法庭实验教学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对物质基础、师资条件以及制度保障等方面均有特别的要求。物质基础方面,进行模拟法庭实验教学必须创造一个接近真实法庭的场所。因此,为保证我院开设模拟法庭课程教学效果,需要建立一个设备齐全、功能完整的模拟法庭实验室。
为节省我院建设资金及教学资源,可将一容纳260人会议室或者普通教室基础之上增加模拟法庭设备即可,即模拟法庭实验室具有双重用途,既可以作为模拟法庭专用教室,也可兼做会议室或者普通教室。实验室内的场景布置应当等同于法庭,配备大小合适的国徽、审判桌椅、法锤、桌牌以及法官袍、检察官服、法警制服、律师袍等专门服装。为了便于指导教师事后点评、学生观摩等,模拟法庭实验室还须配备电脑、投影仪以及录像机等设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专业建设工作的领导
1.由系主任、专业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决策专业建设的重大事宜,亲自主持制定各特色专业的建设发展规划。
2.专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必须经过全体教师会议通过,才可以实施执行。
3.专业建设任务根据所担任的课程种类和性质,发挥教研室的作用,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实行责任分解,真正做到全员参与建设。
(二)建立专业建设正常投入机制
根据专业建设的规划,加快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教学资料的经费投入。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建设一支年龄、学位、学历、职称、素质、知识结构相对合理的教学和学术队伍。五年内,争取晋升副教授2-3名,需要引进诉讼法、国际法、法理等方向专职教师2-3人。不断提高教师素质,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在职进修,利用寒暑假,安排专职教师参加学习班,不断更新知识。鼓励教师申报其科研课题,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四)建立完善与专业建设配套的管理制度
1.严格学期、学年教师工作量考核工作,将教学、科研和教书育人相结合,进行定量性考评。
2.实行科学化考试管理,健全题库、试卷库。严格考试过程管理,健全试卷档案,做好试卷质量分析,进一步做好教学文件档案工作。
3.建立健全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小组、答辩小组,建立学生毕业论文课题库。
法学教研室